從東協國家多元平衡的戰略評估新南向政策的機會

  • 發布日期:2016-07-14

顏建發
健行科技大學企管系教授

對於新南向政策,總統統府新南向政策辦公室主任黃志芳表示: (1) 我國以貿易立國,必須和全世界進行貿易,西進和新南向是可以相輔相成的;(2) 新南向政策,不意味要放棄中國大陸市場,而是要為台灣經濟尋找更大的推動力量,兩岸經營東南亞,不但不互斥,還可相輔相成;(3)兩岸業界在東南亞早就開始合作了,大陸在東南亞進行很多大型建設,台灣優勢是旺盛的中小企業以及資通訊、精緻農業和成熟服務業,兩岸經營東南亞不但不相互排斥,還可以相輔相成,在不同層次和角度發展東南亞經濟,達到亞洲共贏共利。(4)新舊南向政策思維不同,最大差別是:新南向政策希望提升產業的價值,包括製造業、服務業、農業、漁業和畜牧業進軍東協時,是以可提升產業價值的方式前進東協,而非只是為了降低成本,單打獨鬥。同時,政策要鼓勵雙向交流,不再是我們去,更希望他們來。

   

    然而,從政府的戰略與政策的角度,上述的說法比較是一種外交辭令。論及「新南向政策」與中國「一帶一路」戰略的競合關係,坦言之,黃志芳所批露的「合作」顯然是「業界」,而非政府間。過去以來,尤其馬英九執政時期,過度傾中,中國和香港占台灣對外貿易的40%。然,中國勞動成本的上升以及中國經濟的下滑,令台商必須前往東南亞尋求新的機會。台灣出口至中國和香港的量由2014年由1246降到1092億美元。而蔡英文執政後,其所代表的民進黨政府與中國共產黨政府之間完全沒有交集。以當前兩岸在「一中」問題上,基本上是零和關係,在政府政策的推動上自然是零和關係而沒有合作的可能性。更何況蔡英文的國際經濟觀是先世界而後中國。

 

    而從東協國家的角度來看,他們夾在美國、日本與中國等大國間,自然希望左右逢源。自2012年下半以來,美國在亞太針對中國所組建的再平衡聯盟已明確成形,從南韓、日本、菲律賓、越南、新加坡、緬甸、印度,一字排開,陣容整齊。安全與經濟固為兩個不同的範疇,卻會相互影響。而在這種平衡政策成為東協國家的常態的情況下,只要台灣與其互動本於低調,他們沒有排拒的理由,甚至是高度歡迎的。避競,台灣是豐富資源的來源。我們可以從東協的角度看出一些台灣切入的縫隙:

 

   (一)菲律賓:近年來,美日對菲律賓的軍事投入不斷增加,日本、關島與菲律賓的防線重新被加強,甚至延伸至新加坡與印度的海上鏈結。固然新總統杜特蒂有親中的傾向,但從菲律賓的整體國家利益,想要脫離美國而走向親中仍有結構上的困難,例如:安全上:美日是菲律賓最重要的軍援國。同時,在既有的基礎上,菲美兩國於2014年4月下旬簽署了《加強國防合作協議》(EDCA),該協議容許美國增加在當地的軍事部署,以應對南海的緊張局勢,配合美國重返亞太的政策,而且該協議效期10年。經濟上,這幾年來,菲律賓的經濟表現十分亮麗,世界銀行預估菲國2016年經濟成長可到6.4%,並預估今後兩年內將維持在6%水準。無疑地,美日資本的流入以及美國的固定援助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二)越南: 2014年5月15日因為中國中海油在西沙安置981鑽油平台而引起越中對立,從而爆發越南境內大規模的反中示威運動。越中之間難解的矛盾,成為美日見縫插針的機會。不過,畢竟越南經濟相當依賴中國。2015年7月6-10日越總書記阮富仲訪美前,特別於4月7-10日先訪問中國,用此向中國輸誠。他這個動作凸顯越共高層有意拉攏美國,卻不想與中國決裂的現實。越南領導人還是想在中美間,左右逢源。如今越南已是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的成員,越美關係以及越日關係勢必加深。

 

   (三)寮國:寮國一直分別與越南和中國保持良好關係,但關鍵的選邊時刻寮國都會和越南站在一起。美國宣示重返亞洲以來,其對寮國也下了不少功夫。美、日、越與中國在東南亞競逐外交,寮國也開始運用其地緣戰略位置,玩起平衡大國的策略遊戲。目前寮國境內有為數不少強調社會與環境議題的國際非政府組織,相當活躍,他們對於中國在寮國所做的水壩與交通運輸計畫給予很嚴密的監控,甚至影響政府延後或取消興建計畫,其目標在於切斷中國的入路,既保留寮國的自然與人力資源,也意在給相對晚進的西方勢力爭取戰略空間。

 

   (四)柬埔寨:對柬埔寨而言,全方位外交乃符合柬埔寨的利益:一方面對中國採取短期而臨時性的合作,不涉及全面扈從,另方面,密切關注自身與同為東協成員的泰國與越南關係。此外,隨著美日對東南亞的重視與加碼投入,柬埔寨發展與日美的戰略夥伴關係,強調政治與安全連線,也是大勢所趨。

 

   (五)泰國:是美國在亞太地區的重要盟友。2014年5月泰國前總理盈拉遭軍事政變後,歐巴馬政府曾停止對於泰國的軍事援助以及人員交換計畫。這一插曲卻成為中國影響力大肆入泰的空隙,而中國此舉令華府相當在意。最初,在軍事政變後,日本為了與美國保持步調一致,與泰國軍政府保持了距離。不過在數量龐大的日商的要求下,日本政府與泰國軍政府展開對話,而日本政府也有鑒於中國的趁機介入,乃於9月底改弦易轍,提出基礎設施建設合作以及邀請巴育訪日。隨之,2015年2月起美國也開始對泰國採取積極的政策,送了3600官士兵至泰國參與「黃金眼鏡蛇」(Cobra Gold)聯合軍事演習。中國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後,更讓日本警覺到必須回防日泰關係。2015年2月9日巴育訪日與日本首相安倍簽署強化雙邊經濟關係的聯合聲明。

 

    (六)馬來西亞:近年來,中國人財富在馬國境內的劇增,而炫富的作為又少節制,也成為馬國人心照不宣的鬱結。馬國民眾對於中國影響力日昇的反感情緒,甚至有文章用「厚顏無恥」(brazenness) 這個字眼來形容中國的作為。去(2015)年9月25日,中國駐馬大使黃惠康到吉隆玻茨廠街看望華僑、華人商家時,曾對媒體表示,「中國政府反對一切形式的恐怖主義,包括針對特定族裔或族群的恐怖和極端主義,以及破壞社會公共秩序和社會穩定的嚴重暴力事件。」由於黃惠康有意無意將當地早已生根數代的華人視為中華民族的一部分,這些話已引發干預內政與介入華巫敏感關係的指責。當中國填海造島後,其與南海聲索國間的裂痕便深深地烙印在南海水域。

 

   (七)印尼:印尼總統佐科威對外資的歡迎與鼓勵並非僅只針對中國,而是全球的。印尼對中國的經濟依賴度仍不算深。向來雅加達希望分別與北京和華盛頓維持高度的瞹眛。印尼宣稱,外國漁船在印尼經濟專有區內非法捕魚,導致印尼每年損失250億美元。2015年之前,中國對印尼實際投資才及承諾的14%,遠低於日韓的70%。中國直到近年才勉強成為印尼的第十大外資。顯然,印尼對中國的經濟依賴度仍不算深。向來雅加達希望分別與北京和華盛頓維持高度的瞹眛。印尼對中國採取的是一種彈性的避險策略,其與中國合作是基於短期利得的實用主義而非長期政治與安全的承諾。

 

    (八)新加坡:新加坡向來主「現實主義外交」。不管南海爭議最終如何,新加坡拒斥中國介入東協內部事務的嚴正表態,是毫不含糊的。11月6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新加坡進行為期兩天的國是訪問。與早前9月3日北京高調紀念抗日戰爭暨反法西斯閱兵大典,新加坡只派已退休5年的前副總理黄根成代表參加的冷淡情景相對照,新中關係是有很顯著的提升。面對中國在太平洋與印度洋的積極擴張,印度與日本共同的戰略利益快速地促成了印日關係的強化;而新加坡成為印日在東南亞共同利益交集的戰略落腳處。新加坡並不想在諸強間選邊;新加坡不想選邊,只想儘量小心翼翼地求取平衡。

 

    (九)緬甸: 自2009年下半年起美國的「重返亞洲」、「再平衡」,加緊了對中國的壓制,中國已陷入戰略的包圍。中國的周遭國家興起一股「脫中運動」,在「同心」(like-minded)的趨力下,緬甸終究要在民主這個議題上與中國割袍斷義。其次,中國傲慢的天朝心態漸起、對緬甸的經濟與社會資源的侵奪、剝削與壟斷,越來越粗暴爆不免讓緬甸人惡感橫生。無疑地,變天後的緬甸,其社會心理狀態自然會越來越親美日而遠中國。

 

    上述東協國家的發展說明,由於地緣戰略位置使然,他們被迫要在大國之間游走,獲取利益。而行之有年的結構說明,對東協國家而言,引進各方資源,使之平衡,從而從中獲利已是「陽謀」而非陰謀。而在先天上,台灣從來不是鄰國的威脅,再加上與美日的緊密關係以及過去與東南亞厚實的經貿往來,必然是東南亞國家發展的積極因素。蔡總統特別主張一個將朝多元、多面向夥伴關係的「新南向政策」,可說相當及時。事實上,今年7月4日至8日,經濟部為配合推動新南向政策,楊偉甫率「連結東協經貿訪問團」,成員包括高雄市政府、中油、中鋼、台鹽、台糖、紡拓會、貿協等一行17人,分別往訪越南及泰國。訪問越南期間,向越南經貿主管單位說明新南向政策,以及就推動電子商務合作、農產品檢驗檢疫合作、食品安全、貿易促進等議題廣泛交換意見。在拜會泰國經貿及投資單位,代表團說明政府新南向政策,並就未來擬洽簽之汽車、食品及塑膠產業別合作備忘錄、產業合作、電子商務合作、台商缺工、台籍技術人員赴泰簽證、農產品檢驗檢疫合作等議題交換意見。

 

    眼前對東協國家而言,有利的睦鄰政策是,在大國間玩平衡。在國際經濟的現實下,只要低調作為能持續,台灣與東協在中國的視野底下仍有很大的空間可以悠遊。當然,這不可能是一蹴可幾之事,而台灣與東協的關係也不會是直線的,而是需要順藤摸瓜,一步一腳印地探索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