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競逐下的東北亞安全情勢

  • 發布日期:2017-03-13

甘逸驊
政大國關中心研究員

前言

            美國川普總統一向高舉「美國優先」大旗,剛上任即退出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侈言北約與歐盟已經過時,並準備在美墨邊界築起高牆。外界冠以保護主義、單邊主義,以凸顯川普政府的外交政策背離美國傳統價值,缺乏戰略高度,且方向模糊不清。然而,唯獨對東北亞,川普似乎「情有獨鍾」,頻頻出招,各方人馬互動熱切。美國新政府就任不久,國防部長馬蒂斯(Jim Mattis)即於2月造訪首爾及東京;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於同月訪美;美國國務卿提勒森(Rex Tillerson)與中共外長王毅在G20外長會議期間會面;2月底,中共國務委員楊潔篪到華盛頓訪問;3月,提勒森出訪日韓中;緊接著,美中領導人將於四月舉行美新政府上任後的第一次峰會。

            如此頻繁的互動,實反應著該區域的焦躁不安。東北亞為當今全世界最不穩定地區之一,難以捉摸的北韓政權執意發展核武,威脅韓國、日本甚至美國。任何發生在此地的衝突均將牽扯美、中、俄、日等全球主要強權,其嚴重性與延展性實為其他地區難以比擬。因此,東北亞安全影響所及絕不限於區域性,而是有其全球意涵。東北亞已成為美中兩強競合關係的主要場域,自然也是雙方外交政策的當務之急。

 

川普政府為何聚焦於北韓問題?

            北韓的核武發展一向是美國歷屆政府亟欲解決的問題,但川普在尚未上臺前,即已多次提及北韓,並將矛頭指向中共。究竟在川普政府有意減輕在全球各區域的負擔之際,為何對東北亞賦予特別的關注?以下是可能的推測:

  1. 排除執行其單邊主義、保護主義的障礙:川普的世界觀圍繞在「美國優先」的思維,在他領導下的美國並無意「獨厚」東北亞。但環顧世界,雖部分區域存有衝突(例如中東),但美國有相當的主動性,以決定本身投入的程度。唯有朝鮮半島問題,牽扯甚廣,美國容易成為被動的角色,且北韓可對美產生直接的威脅。為了保有美國的主導性,川普必須致力排除朝鮮半島這個妨害美國執行其單邊主義的障礙。
  2. 做為與中共互動的籌碼:雖美中兩國均強調北韓必須放棄核武發展,但各有利益與目的。中共視美韓、美日同盟為美國為圍堵中國崛起所築起的高牆;美國川普政府則認為中共刻意放縱北韓。川普藉由針對北韓的高調動作,迫使中共必須積極應對,並藉由凸顯北韓金氏政權的侵略性,強調薩德部署於南韓的合理性。
  3. 建構美、日、韓三邊同盟關係:日、韓雖同為美國在亞洲的重要盟邦,但兩者互信程度不夠,難以發揮集體的綜效。當北韓核武威脅日漸加大,形成對韓、日、美的共同威脅,美國刻意同時拉攏日韓形成三邊集體安全安排就較有正當性。但在此同時,川普政府也將乘機要求盟邦為自身與區域的安全付出更多資源。

 

中共真的對北韓具有絕對影響力?

            中國與北韓的關係撲朔迷離,外人難以釐清。川普似乎認為北京對平壤有絕對的影響力,因而指責中共不願盡責,造成東北亞情勢不斷惡化。究竟中共對北韓的態度為何?

  1. 北韓是利基:傳統上,中共視北韓政權的存在為制衡美、韓、日的東北亞聯盟關係的最有力工具。在地理上,北韓是中共與美國勢力的緩衝區;在戰略上,北韓的不確定性凸顯中共的重要性,也提供中共發揮影響力的契機。
  2. 北韓是包袱:當北韓逐漸發展出核武威嚇能力,且北韓政權的不可預測性超過中共得以控制與忍受的程度,北韓即成為中共的頭痛來源,甚至是包袱。北韓的躁動反而刺激美國採取主動戰略,中共則趨於被動。對於中共而言,北韓得以制衡美國的利基亦逐漸消失。
  3. 中共的兩難:中共固然極力防止緊鄰的朝鮮半島完全落入美國的勢力範圍,但中共亦亟欲解決北韓問題,避免成為其持續崛起的障礙。如此的困境大幅提升中共處理東北亞事務的困難度,並逐漸增加中共對美政策的複雜性。

 

美國如何解決北韓問題?

            川普政府已表示,過去二十年對北韓採取以外交為主的「策略性忍耐」(strategic patience)政策已告終結,顯見川普對金氏政權已漸失耐性,但美國可能將採何種實際行動以面對日益嚴峻的朝鮮半島問題?

  1. 建構東北亞同盟:迥異於歐洲的多邊安全機制,美國無論在冷戰或後冷戰時期的亞洲安全安排,均以雙邊為主,因為美國易於主導,亞洲國家之間互信程度不夠,且無足以威脅美國安全或挑戰美國霸權的勢力。現今情勢丕變,北韓的核武化與洲際彈道飛彈的發展,已直接威脅美國;中國的崛起亦挑戰美國長期以來享有的獨霸地位。美國必須將原有的雙邊同盟或類同盟關係,加以擴大,形成以日韓為主(或加上臺灣等為輔)的「虛擬」多邊同盟網絡。
  2. 非軍事作為:國際社會長期以來以經濟制裁手段懲罰北韓,使得北韓人民日益貧困,但其政權仍頑強如故。美國川普政府將過去二十年做法視為失敗。值得注意的是,美韓今年超大規模的「關鍵決斷」(Key Resolve)聯合軍演中,曾經執行斬首賓拉登行動的海豹六隊(Navy SEAL Team Six)首次參與,可見在美國的規劃中,針對包括金正恩在內的朝鮮領導中樞一併剷除,亦可能是快速且成本較小的解決方式之一。
  3. 有限戰爭:美國已清楚表明,解決北韓問題,不排除軍事行動也是選項之一。當然,美國亦明白,任何發生在東北亞的戰爭,有可能與俄、中強權為敵,且一旦戰事開打將很難自泥沼中脫身。因此,美國所思考的,應是有限戰爭,以剷除金氏政權,以及完全摧毀北韓核武能力為主要目標。

 

美中是競是合?

            美中既是全球性的強權,亦是東亞地區的利害關係人,東北亞的未來取決於兩大國的關係。美中如果競相奪利而罔顧責任,甚至犧牲中小型角色的利益,則東北亞難有寧日;相反地,如果美中得以合作,則北韓難以從中操弄而獲利,其他國家亦毋須在兩強間被迫選邊,東北亞問題較易獲致解決。美中關係是競是合,還存有以下的變數。

  1. 北韓的真正目的:北韓領導班子的核武野心,究竟是獨裁者的非理性決策,還是精心算計過的策略規劃?由於北韓幾乎完全對外封閉,外界實在很難窺探一二。究其實,金正恩野心勃勃的核武計畫,以及充滿挑釁性質的國際冒險舉動,應該是處在國際環境有限選擇下(受到外界幾乎完全的圍堵)、內在環境無限權威的政策空間內(幾乎無任何制約力量),獨裁者藉由將不成比例的資源,投注在極少但極具對內動員性與對外威脅性的項目(核武、火箭、洲際彈道飛彈),以造成無論敵友均需賦予高度關切的效果。
  2. 中共的權宜之計:中共的兩難困境是,一方面不樂見北韓核武化,另一方面又需防杜美國獨霸東北亞,但北京也缺乏解決的良方,因此只能暫且提出權宜之計,邊走邊看。中共建議,美國應暫時停止與南韓具有針對性的大規模軍事演習,以換得北韓暫停核武與導彈活動的承諾,中共期通過「雙暫停」擺脫目前的安全困境。
  3. 美國的底線:美國如今已公開喊話,不排除以武力解決北韓問題。但什麼是美國採取軍事行動的引爆點(或臨界點)?當北韓得以成功試射攜帶核武裝置的長程彈道飛彈,並且明顯地以美國為威脅對象之時,即可能是美國必須採取必要行動的關鍵。依照北韓核武發展的軌跡來看,如此引爆點的爆發時機,可能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結論:臺灣應該如何面對東北亞問題?

            臺灣因緣際會的因為二十世紀的韓戰而獲得奇蹟般的轉機,如果一旦二十一世紀「韓戰2.0」版到來時,又將為臺灣帶來如何的未來?臺灣的對外關切,一向放在兩兩雙邊關係上,例如兩岸關係、臺日關係、臺韓關係、臺美關係,但臺灣甚少將注意力放在攸關臺灣前景的整體東北亞議題上。

            未來,除了雙邊關係外,臺灣另需考量將對東北亞政策視為一體,並將各自雙邊關係置於整體東北亞政策框架之內。例如,在軍備與軍購政策上,臺灣以往的想定狀況相對簡化,將威脅來源限定為單一目標,但朝鮮半島如發生衝突,可能衝擊臺灣或周邊的安全,臺灣現有國防戰略未必能符合如此的突發狀況。

           由於臺灣的特殊外在環境,為了將東北亞做為臺灣對外政策的重要框架,可思考如何藉由二軌或一軌半平臺的建構,進行與重要利害關係人的政策對話與資訊溝通,以達到對外政策之目的,並提升臺灣的國際能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