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國企改革現況及發展研析

  • 發布日期:2016-07-19


曹海濤

閩江學院經濟學系教授


一、國有企業經營狀況

(一)經營現況

2001~2013年國有及國有控股工業企業累計獲得利潤總額為120027.08億元,2013年的帳面利潤總額比2001年增長了5.36倍。累計獲得淨利潤為86086.33億元,2013年的帳面淨利潤比2001年增長了6.12倍。

2001年至2013年,國有及國有控股工業企業平均的淨資產收益率為9.08%,非國有工業企業平均的淨資產收益率為15.67%。

(二)實際績效

國有企業表現出來的績效並非其真實績效,是在享受著種種政策優惠,和民營企業在不平等的經營環境下所體現出的績效。這種不平等主要體現在政府財政補貼、融資成本和土地及資源租金等方面。從名義利潤總額中將上述共約149,754億元的應付未付成本和補貼扣除,從帳面財務資料中還原企業的真實成本。據測算,2001年至2013年,國有及國有控股工業企業平均真實淨資產收益率則為-3.67%。


說明:在國有及國有控股工業企業的帳面名義利潤額中,扣除企業享受的政府補貼、被低估的融資成本、缺失的地租和資源租,得到真實利潤總額。並將真實利潤比上所有者權益,得出真實淨資產收益率。

資料來源:天則經濟研究所;天則經濟研究所報告《國有企業的性質、表現與改革》, http://www.unirule.org.cn/index.php?c=article&id=4018.

(三)國企員工薪酬

  2013年,國有企業人員的人均工資52388元,比非國有企業高3%;但在人均勞動者報酬上,國有企業比非國有企業高234%,比私營企業高24%。行業之間在工資上存在巨大差異,2008年,壟斷行業職工人均年收入達12.85萬元,約為當年全中國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18364元的7倍。在收入最高的5個工業行業中國有企業的比重最高,在收入最低的5個工業行業中國有企業比重最小。


資料來源: 天則經濟研究所;天則經濟研究所報告《國有企業的性質、表現與改革》,http://www.unirule.org.cn/index.php?c=article&id=4018.

(四)國企稅賦

  2007~2009年,992家國企所得稅的平均稅負為10%,民企的平均稅負達到24%。自1994年至2007年,國有企業沒有上交一分錢利潤。

  2009年,國有企業利潤上繳比例僅約6%,其餘利潤都在企業內部分配。2010年,該比例降至2.2%,2013年略提升到5.36%。而央企上繳的紅利目前主要在央企體系內部轉移,尚沒有體現出惠及民眾的意義。



二、近期國企改革措施

中國的國企改革週期,呈現出與政治週期高度的同步性,十年一輪,每一輪以十年為期,前三到四年為頂層設計階段,後六到七年為貫徹執行階段。以1983、1993、2003和2013為大致分界點,中國國企改革已成功完成三輪。第四輪改革核心分別是政企分開、產權改革、國資管理和義務利益重塑。

2014年7月15日,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發佈國資委四項改革試點: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試點、混合所有制試點、規範董事會制度試點以及紀檢工作試點。備受資本市場關注的是混合所有制的試點改革。2016年2月,國企十項改革試點落實計劃公佈,內容包括:落實董事會職權試點、市場化選聘經營管理者試點、推行職業經理人制度試點、企業薪酬分配差異化改革試點、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試點、中央企業兼並重組試點、部分重要領域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混合所有制企業員工持股試點、國有企業資訊公開工作試點、剝離企業辦社會職能和解決歷史遺留問題試點。



三、未來改革重點方向

(一)兼並重組:央企數量已經從2014年底的112家下降至106家,在基建、能源、化工、通信、軍工等領域仍有大量企業存在合併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二)資產證券化:通過提高資產證券化率,盤活存量資產,特別是實現大企業集團整體上市;

(三)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平台:設立一批國資投資、運營公司,實現從資產經營到資本經營的轉變。

(四)混合所有制改革:雖然市場期望較高,但央企的混改仍將是局部的、有條件的,以增量業務和子公司開展試點為主。



四、黨政能否真正分開?

(一)權力配置資源

現實經濟中確實存在國企管理層與官員之間的身份互換,即企業高管通過進入政府(任職)獲取政策與資源;政府官員進入企業兌現在位時的經濟收益。2010年的統計顯示,聘請前官員作為企業高管的國企數量占A股上市國企總數的49.3%,這一比例在上市民企為31%。

(二)政治因素主導國企改革

近期,中央巡視組認定國資委黨的領導弱化,落實中央決策部署不夠到位,實施監管存在越位、錯位、不到位等問題,進而要求其加強黨建;隨後,國資委黨委在今年第11期《求是》雜誌刊發的署名文章《在全面深化國企改革中加強黨的建設工作》中稱,企業重大決策必須先由黨委研究提出意見建議,涉及宏觀調控、國家安全等重大事項,必須經黨委研究討論之後,再由董事會、經理班子做出決定。

國資委作為國資監管機構,要求企業在重大決策過程中強化黨委的地位,似乎違背了政企分開的改革共識,甚至被某些媒體冠以改革逆轉的標籤。



五、中國大陸國企改革目標


(一)近期的政策走向

習近平和李克強頻頻就國企改革發聲。2016年5月20日,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深改組第二十四次會議,強調加快國有企業、財稅金融等領域基礎性改革,關鍵性改革舉措要抓緊推出。2016年5月18日,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李克強強調促進央企瘦身健體、提質增效。國資委黨委書記張毅在巡視情況反饋會上表態將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強有力的措施,堅決抓好整改,並加大改革工作力度,增強改革的系統性、針對性、有效性。

(二)國企改革之真正目的

國有企業是不同於一般政府和一般企業的公共機構,應以實現社會公益為目標。

國有企業改革應當圍繞打破國有企業的行政壟斷,取消國有企業無償或低價佔有和耗費國有資源的特權,規範國有企業的行為等重要方面而設計。其意義在於,促進不同經濟主體充分、公平地展開經濟競爭,從而更好地實現社會正義,提高經濟效率。

國有企業的終極改革目標:將國有企業轉變為非營利性公法企業;建立國有資產的憲政治理架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