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經濟下滑對周邊國家及「新南向政策」之影響

  • 發布日期:2016-08-12

吳瑟致
台北市立大學民調與政策研究中心兼任研究員

  • 中國大陸經濟下滑對周邊主要經濟體之影響

早在2015年初開始,各界對於中國大陸經濟發展有了不同以往的觀點,對中國大陸成長減速的趨勢感到悲觀,2014年中國大陸GDP成長率已降為7.4%,2015年更下滑至6.9%,是1990年來經濟增長速度最為緩慢的一年[1]。對於今年(2016年),許多研究機構都預測可能再下探至6.5%,認為未來中國大陸經濟增長速度將持續下滑,甚至不如印度經濟發展的前景[2]

此外,包括進、出口貿易及企業總市值等,相關經濟數據都再再顯示衰退、下滑的現象,諸如今年7月,中國大陸進出口金額雙雙出現下降之勢,出口貿易年減4.4%(已連續四個月下降)、進口貿易與去年同期相比更減少了12.5%(為今年2月以來最大的降幅)[3];又,以Asia300企業中,節自今年6月底,總市值下滑最多的10家企業都來自中國大陸與香港[4]。總體來說,多數經濟學家對中國大陸未來經濟發展採悲觀的態度,認為中國大陸經濟發展走緩會是一種常態。

從總體經濟規模來看,人盡皆知,中國大陸已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然而,不可避免,當中國大陸經濟出現下滑時,勢必對國際經濟發展帶來一定程度的影響,周邊國家更是首當其衝。

以日本為例,今年7月下旬舉辦的G20財長及央行行長的會議上,日本財務大臣則對人民幣貶值有特別的關注,對日本出口的競爭力將帶來衝擊的影響[5];此外,中國大陸近年來出現產能過剩的問題,尤其是鋼鐵業的產能問題,各國紛紛指責中國大陸對外傾銷過剩鋼鐵,對其他國家產業帶來傷害,日本對此更表現出擔憂之意。

  • [6]。對韓國來說,中國大陸是最大的貿易夥伴國,由於中國大陸經濟減速的影響,加上全球景氣不加所導致的出口增長乏力現象,將加劇對韓國經貿發展的衝擊。

此外,根據中國大陸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大陸自東協的投資金額僅比去年同期增加1.3%,其中,6月更出現大幅的衰退現象,相較於去年的6月減少了將近六成之多;貿易方面,中國大陸自東協進口的金額比去年同期減少了7.7%,又,以自菲律賓進口的減少幅度最大,高達14.5%。總體觀察,中國大陸與東協的經貿往來似乎有降溫的現象[7]

事實上,除了經濟面向的影響,政治問題更是近期各界關注的焦點,近來,中日關係、中韓關係、南海議題等都增添對經貿發展的不確定性。

中國大陸對美韓所建構的「薩德THAAD(戰區高空防衛系統)」的不滿,據傳將對韓國採取經濟報復,包括非關稅壁壘、限制陸客訪韓,例如韓國的三星、LG在中國大陸設立的車載電池工廠至今仍未獲得中國大陸的認證[8],此將對投資帶來嚴重的虧損。又,在今年7月上旬,韓國著名化妝品企業出現股價暴跌的情形,而該類產業的市場多仰賴中國大陸,兩國關係的緊張將對企業的銷售帶來衝擊。

今年7月中旬,南海仲裁結果出爐,中國大陸對此感到不滿,甚至傳出可能為了爭奪南海主權採取軍事部署,中國大陸內部出現民族主義高漲的行為,例如抵制菲律賓、日本、美國等的商品。有論者甚至認為,未來南海主權爭議問題若無法順利解決,區域政經關係將持續呈現不穩定的態勢,一方面會不利於中國大陸不易推動「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佈局,進而減少對南海周邊國家的投資;另一方面,美國重返亞洲的佈局已有初步成效,以及中、日之間爭奪東南亞市場的競爭關係[9],諸多因素都使得中國大陸經濟下滑對周邊國家的影響更為複雜。

  • 中國大陸經濟下滑對臺灣之衝擊

兩岸經貿關係的發展一直是受到關注的課題,尤以在1980年代開始,中國大陸是我國對外經貿的主要市場之一。其中,就貿易差部分,中國大陸是我國貿易順差的主要來源之一。

值得觀察的地方是,近年來,台灣來自中國大陸的貿易順差成長率有逐年下滑的趨勢。根據相關數據顯示,自2004年開始,台灣來自中國大陸的貿易順差佔總體貿易順差的比重,每年都呈現超過百分之百的態勢;但是,到了2014年則開始出現明顯的下滑(92.8%),甚至在2015年降至58.5%,兩岸貿易依賴呈現趨緩的情形,此與投資驅動貿易的特徵有關。

從台商投資的趨勢來看,2008年開始,中國大陸積極提升市場環境,進而提高了台商在大陸投資的成本壓力,部分台商紛紛採取遷移投資地的策略,甚至改轉至東南亞國家進行投資,投資比重已有逐年下滑的現象,從2010年的八成比重降至2014年的五成八;尤其,從2013年開始,實際投資金額逐年減少,從2012年的28.5億美元減少為2015年的15.4億美元。

事實上,兩岸經貿關係仍然緊密,中國大陸經濟下滑勢必會對台灣經濟發展帶來無可迴避的影響,其中,中華信評於今年8月發佈的預測分析中指出,因為全球景氣出現外部需求減緩的趨勢,尤其是中國大陸需求的減少,將對台灣經濟產生極大的負面衝擊[10];甚至,有學者認為,台灣過度仰賴單一市場、單一產品,在中國大陸經濟下滑、需求疲軟的形勢下,加上國內消費、投資的表現不加,對台灣而言將是挑戰。

渣打銀行的分析報告更指出,近年來台灣出口以行動設備及其相關科技為主,約佔總出口量的40%,由於中國大陸是台灣主要的出口市場之一,加上中國大陸積極發展「紅色供應鏈」[11],藉此提升技術能力,尤其是本身產品或零組件的自製率,以降低對國外進口產品的依賴,將對台灣科技產品的出口帶來一定程度的拖累,首當其衝的可能會是電子零組件產品,將面臨中國大陸本土企業的競爭情勢[12]

以鋼鐵產業為例,近期全球鋼鐵市場出現供過於求的問題,而中國大陸面臨鋼鐵產能過剩的狀況,將會持續推動去產能的政策,此將對我國整體金屬機械製造業帶來衝擊,台灣經濟研究院甚至預估該產業景氣將出現衰退的可能[13]。有論者正直接指出,台灣製造業景氣出現衰退的原因,在中國大陸經濟L型發展(成長趨緩)、債務風險及其採取對金屬原物料的宏觀調控(供應鏈在地化、紅色供應鏈),加上中國大陸占台灣出口貿易的四成,導致以出口為主的台灣經濟受到波及[14]

  • 上述情勢對我「新南向政策」之機遇與挑戰

民進黨執政以來,大力推動「新南向政策」,積極建立台灣與東協十國及南亞六國的緊密關係,試圖為台灣擘畫新經濟模式的改革,提升對外經濟的全球、區域連結與多元性的格局,以擺脫我國過度依賴單一市場的困境。

東南亞國家已是我國第二大的貿易夥伴。2015年我國對東協六國出口比重為18.1%,僅次於中國大陸及香港,超過美國的12.1%;進口方面,自東協六國進口比重是12.3%,同樣僅次於中國大陸及香港,與美國相當[15]。此外,台灣對東南亞地區的投資,一直在東協各國的外國投資中名列前茅,甚至與印度的經貿關係也有所增長之勢。可見得,推展「新南向政策」有一定的基礎與條件。

近年來,中國大陸積極推出具戰略性的對外發展政策,最為矚目的包括一帶一路、亞投行及絲路基金,可見得中國崛起的態勢已擺脫過去的「絕不當頭」,進而走入大國格局的「領頭主導」。中國大陸面對東協有其政治與經濟的企圖,例如不惜以低價標來爭取東協各國的基礎建設,近期最著名的例子就是中國大陸取得印尼的高鐵建設。然而,事實上,中國大陸的政經野心也受到東協各國甚至區域外大國的關注,加上近日南海仲裁結果出爐,程度上也讓局勢更為渾沌不明。

面對中國大陸經濟發展形勢與國際政治因素的現勢,台灣如何有利推動「新南向政策」,勢必需要有更為完整的評估,吾人提出下列淺見以供參考:

  • 多層次的戰略規劃:除了經貿之外,如何從台灣原本具備的條件轉化為軟實力,進而向南輸出,尤以台灣具備廣大的新住民二代及移工族群,這將有益於建立全面性的關係,包括教育、服務、文化等。
  • 雙向的交流往來:尤以投資與觀光貿易的領域,不只是推展、輔導台商到當地進行投資,也當開放雙向的投資往來,降低彼此制度性的障礙,甚至是人才的流動,促進雙邊互通以利市場腹地的擴大。
  • 差異性的引導策略:東南亞及南亞各國的政治、宗教、社經等發展程度有很大的不同,政府應當深入研析不同之處,並提出有利發展的策略及先後順序,同時須隨時追蹤個國家的國情,以隨時應變。
  • 全球化的格局思維:「新南向」並非是將雞蛋又全部放入另一個籃子中,而是台灣對外的非零和戰略,在拓展新市場與維繫中國市場之間取得平衡,並形塑合乎我國利益的競合關係,甚至相輔相成。


[1] 高連奎,新常態:中國發展如何進行下去(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5年),頁2。

[2] 胡勝正,「名家縱論/新南向政策」,聯合新聞網,網址:http://udn.com/news/story/7339/1756110

[3] 「中國7月出口衰退 年減4.4%」,自由電子報,網址:http://news.ltn.com.tw/news/business/paper/1019461

[4] 「中國企業總市值下滑明顯」,日經中文網,網址:http://zh.cn.nikkei.com/china/ccompany/20506-20160714.html

[5] 「外媒:G20財長會尊重中國經濟政策 日本落單窩火」,新浪網,網址:http://news.sina.com.cn/c/nd/2016-07-27/doc-ifxuhukz1107413.shtml

[6] 「韓國對中國報復的擔憂在擴散」,日經中文網,網址:http://zh.cn.nikkei.com/politicsaeconomy/politicsasociety/20841-20160804.html

[7] 「大陸對東協經貿 出現降溫」,聯合新聞網,網址:http://money.udn.com/money/story/5603/1840070-大陸對東協經貿-出現降溫

[8] 同註6。

[9] 「台灣國家新戰略-新南向政策系列(一)」,美麗島電子報,網址:http://www.my-formosa.com/DOC_104182.htm

[10] 「動能無起色 中華信評不看好台下半年經濟」,聯合新聞網,網址:http://udn.com/news/story/6/1871098

[11] 「透視『紅色供應鏈』的來龍去脈」,中時電子報,網址: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606000023-260202

[12] 「渣打銀預估:台灣今年GDP-僅0.7%」,聯合電子報,網址: http://money.udn.com/money/story/5648/1865600-渣打銀預估:台灣今年GDP-僅0.7%。

[13] 「台經院:今年製造業景氣燈號下修至衰退藍燈」,MoneyDJ理財網,網址:http://www.moneydj.com/KMDJ/News/NewsViewer.aspx?a=8160b6d3-767c-4589-800c-a0bd516e265d

[14] 「李長泰:新南向短期無法讓台景氣有重大突破」,中國評論新聞網,網址:http://hk.crntt.com/doc/1043/3/4/2/104334255.html?coluid=217&kindid=0&docid=104334255&mdate=0802155021

[15] 同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