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軍改後各軍種戰略發展可能之變化

  • 發布日期:2016-12-30

楊太源
淡江大學博士候選人

中共軍改後各軍種戰略發展可能之變化

國防大學楊太源

一、前言

習近平為貫徹「十八大」關於全面深化改革的戰略部署,於2013年11月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其中第十五條即為「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以期建立一支「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軍隊。冀望在黨的新形勢強軍目標下,透過「深化軍隊體制編制調整改革」、「推進軍隊政策制度調整改革」與「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努力解決制約國防和軍隊建設發展的矛盾和問題,加強軍事戰略指導,完善新時期軍事戰略方針,構建中國特色現代軍事力量體系。復於2015年通過「深化國防與軍隊改革總體方案建議」,再於2016年批准、印發「中央軍委關於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的意見」。

2015年12月31日,習近平為新成立的陸軍、火箭軍、戰略支援部隊授予軍旗時指出:「成立陸軍領導機構,提升二砲部隊為火箭軍,以及新成立戰略支援部隊是黨中央和中央軍委為實現中國夢與強軍夢所作出的重大決策,是構建中國特色現代軍事力量體系的戰略措施,此舉將將成為解放軍現代化建設的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復於1月11日將軍委機關實施重組,依「軍委管總、戰區主戰、軍種主建」原則,將原本權力高度集中的總部制,改為分權、相互制衡的一廳(軍委辦公廳)、六部(軍委聯合參謀部、軍委政治工作部、軍委後勤保障部、軍委裝備發展部、軍委訓練管理部、軍委國防動員部)、三委(軍委紀律檢查委員會、軍委政法委員會、軍委科學技術委員會)、五個直屬機關(軍委戰略規劃辦公室、軍委改革和編制辦公室、軍委國際軍事合作辦公室、軍委審計署、軍委機關事務管理總局)等15個職能部門、辦事機關的多部門制。

   2016年2月1日,習近平為新成立的戰區授予軍旗,並發佈訓令,正式裁撤7大軍區,改成立5大戰區。訓令中要求各戰區應擔負起「應對各戰略方向的安全威脅、維護和平、遏制戰爭、打贏戰爭的使命」,及「建設絕對忠誠、善謀打仗、指揮高效、敢打必勝」的現代軍隊,為實現中國夢、強軍夢作出貢獻。習近平推動軍隊改革,旨在實現中國夢、強軍夢,改革過程是否會導致軍事略方針、軍種戰略發展有所調整。

二、軍種戰略發展蠡測

    習近平推動強軍戰略,規劃在2020年前完成領導管理,以及聯合作戰指揮體制改革,適應打贏信息化局部戰爭要求,達成軍力與國際地位相稱目標。換言之,習近平認為完善新型作戰力量領導體制,加強信息化條件威懾及實戰能力,建構戰略威懾能量,即可禦敵於境外。「2015年中國的國防」白皮書指出:「中國堅持積極防禦戰略思想,同時不斷豐富和發展這一思想的內涵」。共軍自建軍以來即高舉「積極防禦」戰略方針,惟隨著共軍軍力發展而有不同內涵,從被動反擊的積極防禦,到如今自主與攻勢的積極防禦,彰顯共軍強軍目標即在禦敵於境外的軍事戰略方針,而不再是誘敵深入的軍事戰略方針,此一軍事戰略方針牽動各軍種戰略調整:

  (一)陸軍戰略--全域機動作戰:

      近年來,共軍積極推動「師改旅」,地面部隊之裝甲、砲兵、陸航、防空、特戰部隊逐步編為旅級部隊,並以「跨越」、「火力」、「聯合行動」及「使命行動」等系列軍演驗證與訓練改編部隊,參演部隊遠程機動達數千里,並於陌生地域與複雜電磁環境進行實兵對抗演練。惟從過去軍演科目分析,地面部隊除遠程機動外,另置訓練重點於「機動作戰、立體攻防」,顯示陸航、特種、裝甲等部隊將是陸軍建軍重點。據媒體報導共軍聯合參謀部作戰局成立「海外行動處」,統籌海外軍事行動。因此,共軍陸軍戰略雖仍為「全域機動作戰」,惟「全域」不再限於大陸境內,而是指「利益邊疆」。

  (二)海軍戰略—近海防禦與遠海防衛:

      海軍每年以數十艘速度更新艦艇,艦艇數量與現代化已是世界級,自2005年迄今海軍三個艦隊赴西太平洋軍演已逾30次;2008年底開始赴亞丁灣執行護航任務,迄今已達24批,2013年起護航編隊除水面艦外,潛艦亦隨編隊赴亞丁灣執行任務。護航編隊除於亞丁灣執行護航任務外,並藉機與他國海軍進行聯合軍演,任務交接後轉赴他國訪問,或執行撤僑任務、搜救任務,每批編隊執行任務時間均逾6個月,亞丁灣已成為中共海軍幹部遠洋作戰訓練場。再者海軍潛艦近年活動海域已由太平洋擴及印度洋。2015年共軍海軍首個海外後勤基地於吉布地正式動工,2016年3月媒體報導五大戰區除西部戰區外,餘四個戰區均有所屬海軍艦隊。「2015年中國的國防」白皮書指出:「海軍按近海防禦、遠海護衛的戰略要求,逐步實現近海防禦型向近海防禦與遠海防衛型結合轉變」。隨著共軍海軍現代化發展,除水面艦、潛艦外,每個戰區海軍將部署1個航母戰鬥群。突顯中共海軍能力與利益邊疆相結合,海軍戰略近海防禦僅是友善語言,遠海護衛才是海軍戰略未來發展核心。

  (三)空軍戰略—空疆防禦:

      共軍空軍三代戰機雖已逾800架,惟受預警機、空中加油機數量不足,特別是遠程通信問題,制約了空軍境外兵力投送,亦限制戰術空軍向戰略空軍轉變。空軍研製四代戰機、高新機、高速飛行器旨在建構空天一體、攻防兼備的空軍力量。「2015年中國的國防」白皮書指出:「空軍按空天一體、攻防兼備的戰略要求,實現國土防空型向攻防兼備型轉變」。顯示空軍未來建設重點為「天」,而非「空」,此次軍改雖將原總裝備部航天發射指揮中心移撥戰略支援部隊,惟天軍建設仍由空軍主導,非由戰略支援部隊主導。空天一體、攻防兼備戰略應是階段性建軍目標,空軍戰略未來隨軍改判將調整為「空疆防禦」,以符空軍主導天軍建設的規劃。

  (四)火箭軍戰略—核常兼備、全域威懾:

      第二砲兵部隊升格為火箭軍,成為共軍第四個軍種,顯示共軍核武器建設,已形成空基、海基、陸基的三位一體核打擊力量,核武器現代化,火箭軍已成為中共「威懾」的利器。中共長期奉行「後發制人」,及不會首先使用核武器,隨著火箭軍建軍發展,中共雖然仍宣稱不首先使用核武器。「2015年中國的國防」白皮書指出:「第二砲兵按精幹有效、核常兼備的戰略要求,加快推進信息化轉型」。2015年12月31日,習近平為火箭軍授予軍旗時指出:「火箭軍任務為執行核常兼備,全域威懾戰略」,顯示火箭軍戰略已從二砲時期的「精幹有效、核常兼備」向「核常兼備、全域威懾」,核心是全域,以威懾理論確保利益邊疆。

三、結語

    習近平推動軍隊改革,建構聯合作戰指揮體制因應新挑戰。特別是,共軍新組建戰略支援部隊,不止要在傳統作戰獲勝,更要在「四無戰爭(無人化、無形化、無聲化、無邊疆)」中爭鋒,打贏信息化局部戰爭,達成軍力與國際地位相稱目標。因此,各軍種戰略不再以國土防禦,而是以維護利益疆為主,境外作戰能力將是各軍種現代化建設的核心,用兵思維亦從過去誘敵深入向拒敵於境外轉變。